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非遗项目 > 高腔(辰河高腔)
辰河高腔
高腔(辰河高腔)
音频播放 |
辰河高腔—懒画眉
类别 传统戏剧
级别 国家级
批次 第一批
  • 邓七枝
    国家级

辰河高腔

 

清《湖南通志》载:“浦市产高腔,虽三岁孩童亦知曲  唱”。


辰河高腔木连大戏“标叉”


元末明初,由于战乱,大批难民溯长江、沅水而上,逃至当时的湘西重镇——泸溪浦市,以求生计。随之,弋阳腔也传到浦市。浦市的原地方戏曲融进弋阳腔、本土民歌、民间小调、沅水号子、宗教祭祀音乐以及巫傩的文化事象,逐渐形成了具有“浦腔浦调”特色曲牌体声腔艺术——辰河高腔。辰河高腔经历了围鼓坐唱、矮台班木偶戏、高台演出的发展形成的过程,从此长盛不衰。在其衍化、发展过程中,形成高、低、昆、弹四种声腔,其中,以浦市高腔更为优美。辰河高腔有七宫八调之分,唱腔曲牌有200多支,整本剧目300多个,并宗法中州音韵以浦市官话提炼而成的“浦腔浦调”,是全国保留剧目数量最多的剧种之一。辰河高腔擅演目连戏,全剧48本,俗称“大戏”、“大愿戏”,每年的盂兰盆会必演,是辰河高腔的“母戏”,其内涵博大精深,极具学术研讨价值和实用价值。


辰河高腔乐器伴奏


在古院落演出辰河高腔


2006年5月辰河高腔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
“扫一扫”

获得更多

意想不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