蚩尤戏简介
蚩尤戏是湘西苗族祭祀仪式剧,是我国苗族人民拥有的古典戏曲剧种。其原始形态刍形(独角戏)大约产生在蚩尤殁后不久,应有五千年的历史。历代史书《述异记》、《史记》、《乐书》、《通史》、《汉书.武帝纪》《中国戏曲通史》等皆有记载。
蚩尤戏广泛分布在湖南湘西州花垣县、凤凰县、古丈县、泸溪县、吉首市、保靖县以及重庆市的秀山县、湖北恩施州、贵州松桃县、河北太原等地。
2021年10月18日,董马库乡大洞冲村蚩尤戏传习所--传承人展示
蚩尤戏有四条发展线:第一条是始终保持祭祀仪式剧的原始形态在苗乡一直演绎至今;第二条是六国时期进入宫廷,以后散布在鲁、冀、晋及古三苗等苗族先民流徙过的汉族地域;第三条是从远古蚩尤戏脱胎,演变为另类的仪式剧如傩戏,《搬开山》中头上长角的开山莽将,其舞台造型和扫邪行为与蚩尤别无二致——这一条线从殷周以降,延绵至今,覆盖了苗汉城乡,“香脚”最宽;第四条是湘西境内,依附蚩尤戏而相继诞生了解放前的草台戏《抱嫁嘎》、解放初期的苗戏《团结灭妖》,其后续影响延期到上世纪80年代的苗剧《带血的百鸟图》、《逃犯审官》等等。不管是那条线,苗族蚩尤戏都对中国戏曲的发展起到了前导和奠基的作用。
蚩尤戏共分三大类型:一、按演出功能可以分为仪式剧和世俗剧。前者在祭祀坛中作驱鬼法事,后者在舞台或草台作娱乐性表演。二、按族群区域可分为苗区蚩尤戏和汉区蚩尤戏两类。前者在村民住房内外,设神坛,用苗语演唱,仪式性强;后者在皇宫里或市井中,用汉语演唱,纯戏剧,无仪式。三、按表演坛班可分为苗坛蚩尤戏和客坛蚩尤戏两类。两种坛班都搬演蚩尤戏均需藏身躲影,化身蚩尤,并且头戴铁三脚(炊具,表角),画脸(表铜头铁额),举长刀持簸箕(持戈扬盾),作驱鬼法事。所不同的是:苗坛由把代熊(苗祭司)主持祭祀,他只是搬请蚩尤为户主驱赶厉鬼,蚩尤由帮师扮演,穿紫色布条法服;客坛则由把代扎(客祭司)主持祭祀并亲自扮蚩尤,着正红法衣。
蚩尤戏收藏的道具——木雕傩公傩母头像
仪式性的蚩尤戏受到祭祀法规的制约,整饬而忌变,传承几千年未曾发生根本性变异。是故,剧目与风貌皆为原生状态。主要剧目有《恰相》,即赶伤亡鬼、《纠竹吹茶》即短伤亡鬼路《赶天狗》、《打扫屋》、《出棍西卡》即斩魔煞仪式等大小剧目20余种。
蚩尤戏原始古朴、神秘诡蹫、剧目神圣、表演特异、基因多元、品格特异、流布面广、支脉清晰。从戏曲发生学的角度说,它为中国戏曲创造了写意性、虚拟性、假定性和综合性的表演手法,创造了镜框式舞台(三面墙),创造了中国戏曲“四功”(唱、做、念、打),“五法”(手、眼、身、法、步)。
蚩尤戏收藏的——头戴道具
蚩尤是中国古代戏台上第一个方相氏,是中国面具的首创者。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通史》专列一章论述蚩尤与蚩尤戏。第四节“湖南湘西苗族祭祀仪式剧”详细阐述了蚩尤戏的表演形式、剧目内容和文化价值,赞誉其“堪称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的极其珍贵的遗产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