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8日晚,湘西民族文化广场的晚风里飘散着非遗特有的古朴与神秘清香,数百名观众围坐在舞台前,在璀璨灯火中赴一场非遗的盛宴。
随着土家器乐合奏《毕兹卡的春天》悠扬响起,2025“湘西大舞台”非遗展演专场拉开帷幕,湘西儿女用歌声与舞姿,将千年民族记忆娓娓道来。
8月18日,在湘西非遗项目展演专场舞台上,毛古斯的原始生命力喷薄而出。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宿中元 摄
舞台上,咚咚喹与锣鼓婉转交织,永顺县土家族艺术团的乐手们指尖翻飞,国家级非遗项目打溜子的韵律与摆手舞的身影在旋律中交融。
凤凰县的《武将》登场时,观众席响起阵阵喝彩。苗族武术传承人们拳脚生风,刚劲的招式中藏着苗族先民的生存智慧。
古丈县选送的《土家拍拍乐》让现场气氛愈发热烈。舞者们拍手、拍腿的律动清脆整齐,源自土家“赤膊儿溜舞”的欢快节奏感染了全场。
苗族古歌《讲萨啰》,清亮山音穿透舞台,木叶声里流淌着苗岭的月光。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宿中元 摄
当龙山县的摆手舞登场,田剑英等传承人带领数十名舞者跳起“舍巴舞”,摆手、弯腰的舞姿再现了土家先民农耕狩猎的场景。
演出尾声,泸溪县的辰河高腔余音未了,观众席上的张女士激动地说:“在外打工十几年,这调子一响,熟悉的感觉就来了,后面几场我都要来看!”
土家族摆手舞,摆手同边踏,韵律如浪。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宿中元 摄
马颈坳的吴女士正带着女儿学摆手舞,小姑娘跟着节奏摆得不亦乐乎。“以前总觉得非遗离生活远,现在才发现就在身边。”她笑着说:“以后只要有活动我都会带孩子来,让她多沾沾民族文化的灵气。”
夜色渐深,铜铃声、欢笑声在广场上空交织。这场演出不仅是视听享受,更是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之旅。观众在湘西州民族文化园的露天舞台上,见证了非遗与现代艺术的交融,千年文化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生生不息的活力。